圖中的港珠澳大橋仍在建造中,但其爭議聲卻是滔滔不絕。若能實踐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任何大型基建都是鼓舞的,既能推動經濟,又造福社會,對大自然環境的影響又是最少。可惜這條橋卻絕對不是「可持續」!
自港珠澳大橋工程動工,大嶼山東面的大海就翻天覆地,原本棲息於這裡的中華白海豚被迫遷徙,或受工程帶來的污染而死去。環保監測報告顯示中華白海豚已經連績五季「被消失」,數量較工程前的基線大跌愈六成,當中還有很多個月份是茫茫大海中沒有白海豚的蹤影,情況令人擔心!
此外,工程開始至今,驗出水辦污染超出極限水平的次數愈七百次,這樣可導致大量魚類死亡;加上陽光未能穿透海水,浮游生物難以生存,因而影響整個食物鏈,從而破壞生態。但無奈地工程仍然繼續,沒有為了改善污染而啟動「停工」機制!
一些高官覺得白海豚是聰明的,工程時會離開,完了就會回歸。因此在2016年尾起,將大嶼山東北大小磨刀洲海域劃為海岸公園,讓白海豚有一個理想的居住環境。可惜是情況不似預期,白海豚出沒數字持續下降;機場三跑工程即將展開,白海豚能否撐下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