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特寫  
   

港珠澳大橋環評報告

二零一一年六月 第 三星期
 

 

最近連特首都開腔批評有人濫用司法程序,未有顧及經濟發展的需要,阻撓港珠澳大橋的工程。同時,亦有市民認為是公民黨利用東涌居民,借助他們熟悉的法律,挑戰香港政府的行政主導,為市民帶來苦果,是浪費公帑,拖延大橋竣工,阻礙港珠澳融合等。環境保護署於5月13日決定就港珠澳大橋環評報告的裁決上訴,雖然最終的結果現在尚未知道,但正好藉著這段時間,檢視一下環評制度的成敗。
環境影響評估條例於一九九七年生效,目的旨在規管大型項目或基建工程在進行期間或完成後,可能帶來對環境的影響如空氣、水質、噪音、廢物或生態 等,若評估結果認為工程將會造成不可接受或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環保署署長有權不發出環境許可證,而令到工程不能進行,這亦是環境影響評估理論中,最極端的一個選擇﹣no go option。事實而言,由條例生效至今,超過四百多個環評報告,只有一個不獲得通過﹣就是爭議性極大的落馬洲支線天橋貫穿塱原的方案,當年的環保署署長認為顧問報告不能證明緩解措施能令塱原的生態價值不受到永久的損失,故力排眾議,否決環評報告,更成為當年十大環保好新聞。結果,項目倡議人再花一年時 間,進行新的環評報告,支線在地底貫穿塱原,支線的落成是延遲了,錢也花多了十多億。現在,全因那個決定,我們才可以繼續擁有塱原濕地,香港的自然資產才得以保留。你可能會問為甚麼超過四百個報告,只得一個被否決,是否環保署沒有發揮好為環境把關的角色呢?

環評制度的缺失
雖然環境影響評估強調使用科學數據,以客觀的原則,利用電腦模擬因發展可能帶來的影響,但環境中存在著很多的變數,同時,影響的估計可能只是基於一年或兩年的數據作為參考,評估的結果往往都取決於環境顧問的取態和獨立分析。然而,香港的環評制度,最為環保團體所批評是環境顧問公司的身份並非完全獨立,因為僱用那一間環境顧問公司是由工程倡議人(即發展商)決定的,很多大型工程的發展商與環境顧問公司甚至是附屬公司的關係,這樣,怎樣能令人信服顧問會編寫一份獨立的環評報告呢?昔日否決落馬洲支線的環保署署長是這方面的專家,有能力作最後的把關,現在則是由行政官員為首,在決定通過環評與否便要依賴下屬和參考環境諮詢委員會的建議 ,而這個委員會的透明度不高,公眾的參與有限,委員的任命權則落在行政長官的手裡,所有一切的決定都仿如黑箱作業。環評報告往往欠缺整體性或策略性的評估,若一個地區有多項工程會進行,環評報告都是以逐個工程項目為基礎,絕少以一個地區為評估基線,因此,各工程的累計影響會被低估,令每個項目都更易達標通過。 最後,當工程進行、完成及項目使用時,對於顧問建議的緩解措施的執行與成效,公眾基本上無法參與監察的角色,而是依靠環保署和獨立環境檢測員進行,但所有的數據和結果都不像環評報告般展示與公眾查閱。以上的種種說明實行了十多年的環評制度,有著眾多漏洞,但政府卻一直沒有修改,也沒有檢討環評的成效。

法官的理據
高院法官判政府敗訴是基於環境影響評估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性問題,香港環保署一直把環境視作一個容許廢物填滿為止的大木桶,只要發展項目向桶內傾倒垃圾沒有爆滿,該項目便可以進行,這種「不准爆燈」的原則與國際先進國家進取型的「全力以赴」原則相去甚遠,即假設大垃圾桶還未爆滿,每個發展項目都應該採取一切可行手段,以避免、減低或補償所有負面影響。因此,法官認為環評報告必須詳細預測若不建大橋,將來的環境狀況如何,再與興建大橋後的狀況作出比較,才可以清楚知道項目對環境的真正影響,從而制訂一切可行措施,減低對環境的破壞。以空氣質素為例,環保署把這個大木桶定為加大碼的尺吋,香港的空氣污染指數及參照數據,仍然是用昔日的標準,遠低於歐洲的水平,相信不少的港人以為此負上了健康的代價。

港珠澳大橋的深入反思
香港政府一直以與內地融合,避免被邊沿化等的口號,即使建造費如何高昂,亦不惜公本,也要興建高鐵和大橋,高鐵尚可視為集體運輸系統,運作時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較小,但港珠澳大橋是行車大橋,建成後往來香港的車輛數目會大增,即由車輛排放的污染物會大大增加,對香港的整體空氣質素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影響,但環評報告很難對此作出準確的估計,因車輛數目、種類、甚至連燃料的質素等變數是難以估計的。大橋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能否蓋過環境成本呢?對遊客而言,往來港澳一小時的船程和日後快半小時的車程可能沒有大的差別,甚至對內陸的旅客來說坐船的體驗會更為吸引,但那時候,快船可能已被迫停航。香港未來的社會發展是否繼續應該追求發展至上呢?


 

生物科教師

黃志俊

 
Top page
昔日特寫


【香港・新蒲崗】深入新蒲崗!
有乜土地利用?《第二集》
綠色建築(Green Building)
爬行動物記趣
夜晚睇動物!
開箱夜行必要裝備!
追蹤國際太空站凌日
神奇欄杆 Magic railing
霧春賞花
魚塘沒有生態價值嗎?
西九龍房屋發展
日晷唔對錶?
微生物離奇死亡之謎!?
東涌新市鎮擴展計畫
吊鐘王傳粉者大募集
小然有問題?小天話你知!
西貢地質地貌篇—下集
季候風
點解2022叫做虎年
【香港・新蒲崗】隱世新蒲崗!
香港製造?《第一集》
為甚麼藍色的生物較為少見?
這是誰的家
血桐
2021年11月19日 月偏食
屬於海洋的猛禽——白腹海鵰
昏睡的鼬獾
小然有問題?小天話你知!
西貢地質地貌篇
一日之「計」
碎片化的荃灣
植物的神奇適應—乾旱篇
「小然有問題?小天話你知!」——儀器系列
可觀一隅
唔通個天唔鍾意我?
可觀全天影像生物普查報告〈三〉
山泥傾瀉
用糞便求生
「新」搬來的小鄰居
回收點
利東街
航拍血滴子
香港海洋生態地圖
輕鬆拍攝月全食
智慧「放生」十行
響石
均時差
錦田平原
香港濕地常見植物—蘆葦
可觀地理科Instagram開張啦!
香港製造
英雄再現?
可觀全天影像生物普查報告〈二〉
智能沙箱乜東東?
有害有毒的外來入侵種 — 馬纓丹
日出的啟示
「裸買」實測
藍屋建築群 (二)
市區更新(4) — 文物保育
紅葉爆紅
趣談鳥類調查:
調查隊的珍貴回憶
環保膠樽盆栽製作
設施重置
全球暖化下的大帽山
2021香港天象巡禮
「裸買」
難得一遇「木星合土星」
在家嘗耕樂-水種篇
理想的家?
可觀全天影像生物普查報告〈一〉
香港有關疫症歷史
及醫學發展的實地考察
糞便的學問
自然探索故事樂園
少用塑膠,由今日開始
藍屋建築群 (一)
火星自轉與子午灣
嶂上尋白腹小蟌
趣談鳥類調查:
可觀中心周邊數據分析
以蚊滅蚊
食品供應
人造衛星與「光污染」
複合肥料
市區更新(3)— 樓宇復修
在家嘗耕樂 – 肥料篇
行山「諾」
有關「移民故事」的世界遺產
昆蟲的結婚禮物
由發現火流星到確認隕石
彗星的魅力
30個你該做的行動
新娘潭
如何尋找牠姓甚名誰?
日月食幾時有?
集合啦!可觀動物會!
啟德發展區
世界唯一的步行海底隧道?
氣候變化下的海水顏色
環保的姨媽
彎彎的▁▁?
在家嘗耕樂 – 植物篇
盲搶「紙」
街道與地方的命名
健康環保防疫篇
爆發
東九龍市區的螢火蟲
香港的銀河
珍惜 · 欣賞
海洋中的微塑膠
市區更新(2) — 活化
The Dales Ramsar Site
峽谷中的拉姆薩爾濕地
教我何處掉垃圾
蜂窩狀風化
高千穗峽
被侵蝕的心形
新年求其講風水
在家嘗耕樂 ﹣泥土篇
天文照片中的顏色
洗碗的學問
地理與房屋
2020香港天象巡禮
沙漠中的濕地保育區
純露製作初體驗
塑膠垃圾
氣候變化是真還是假?
車呔花盆
市區更新(1) — 重建發展
香港海底下的奇妙共生關係
香港遠志
中國紅石公園
中國星空淺談1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行星之路—航行者們
天使的連島沙洲
在家嘗耕樂 ﹣預備篇
NameExoWorlds系外世界命名
塱原稻米
恆星的顏色
太陽與古建築
電掣房的白蟻巢
瀕危物種保育與發展
填充題
南丫發電廠
雲端
魚排養珠多面睇!
你不知道關於月球的趣事
太空法與和平
沉香・尋香・尋鄉
白色氣球
傳頌百年的日全食遠征
活化後的南豐紗廠
淺談香港原生蘭花
可憐的英雄
太陽的生老病死
地理概念-區位因素
生物發光和生物熒光
初階環境教育專頁分享
香港製造
鴨洲的可持續發展﹝二﹞
飛機的長尾巴
東涌河畔公園
輻射監測
給被消失大自然朋友的信
你當我透明?
菜站
月球「背面」
養護海灘
香港橋樑之最——「世界最先建成的三塔式斜拉索橋樑」
城市鳥蹤
陰公豬
「大館」的前世今生
2019香港天象巡禮
錯綜複雜的生物關係
海島十大功勞
IQ 題III --- 垃圾要放在那裏?
鴨洲的可持續發展﹝一﹞
清理海底垃圾,不是想像般簡單
從星空學文化-北海道愛努族的星座
「山竹」痕跡
防止鳥擊事件簿
鬼之洗濯板
地球X.0
垂直城市
日常生活如何實踐綠色消費?
賞月攻略
木慌
偶然遇上的驚喜
會轉的太陽
冰島 ── 冰火交織的地方(三)
蝨、 虱、蚤
相處不難
IQ題 II : 椅子有什麼用途?
你又蜥唔蜥?
可見的射電波
台中公園 綠川復育
「如何在香港小學課程推行環境教育活動」(二)
向左轉、向右轉
日本最高的水力發電站
用廣東話講天文
冰完﹖
香港橋樑之最——「全球最長的行車鐵路雙用懸索吊橋」
植物很好看(八)
真的三支香!?
距離龍宮尚餘一個多月
海崖與海蝕平台
近期被命名的九個香港螢火蟲新品種
龍尾近況
IQ 題: 牛食乜呢?
紅土城
讓星光來當主角 - 星空保護區
北海道冬日海鳥之旅
期待・五月有約
春霧鎖香江
風寒效應
都市巨石陣Streethenge
水花/雲
流動輻射監測站
植物很好看(七)
海浪狂想曲
天文手語
綠色個人護理
可觀新訪客
小花為何十萬錯?
低端生物
從城市走到山野
2018香港天象巡禮
會飛的水母
「如何在香港小學課程推行環境教育活動」(一)
湖泊與潮汐
稻米殺手
國際太空站凌日
填海造地
香港橋樑之最--「最長的斜拉式橋樑」
植物很好看(六)
家園變墓園
理化學研究所學習雜談
該不該倒下的大樹
颱風的誕生
2017美國日全食
環保與生活
天文攝影 的「真實」與「加工」
台北捷運站旁的生態寶地
輕功水上飄 - 水面上的太陽能板
共享單車
「天文館」竟然是一條街名?
Mission Impossible?
漁具或野餐
爆quota
植物很好看(五)
下一站…
WTF?
冬瓜發霉了?
城市中的螢火蟲復育
誰是我家的藍鵲
土地問題
香港瘰螈
叩響天文學的門
Knocking on heaven's door
觀賞海鳥緣份勝於一切
路邊的野花
櫻島火山
雲海
顯微鏡下的天文發現(上)
大老山天氣雷達
三角測量站
植物很好看(四)
愛護郊野
無障礙望遠鏡
冰島 ── 冰火交織的地方(二)
窺探看不見的生物世界
城中瑰寶
新生利是封
港毒
鳴門卷又卷
白鶴的控訴
2017香港天象巡禮
格林尼治平時
(Greenwich Mean Time, GMT)
時間球塔
洛希極限 Roche limit
化廢為能
米,全部都係米
發泡膠 ﹣迷失的寶藏
航拍"細"界
海豚與外星人
冰島 ── 冰火交織的地方(一)
聽賞自然
台灣的朋友 -黑冠鳽
我們的水資源
雀鳥的飛行航道
從証實重力波的存在看廣義相對論經典實驗
Plastic Free Seas免費出海看膠災
雙腿好似「嘰啞」*
會移動的星星?
擴增實境 ・ 虛擬實境(AR・VR)
中國古天文略談﹕「天垂象,見吉凶」?
數着樹輪
「神沙」回收
植物很好看(三)
打印……「未來」
宇宙漣漪—重力波
觀塘工業
校園生物多樣性速查 Campus Bioblitz
真菌界的「cupcake」
碳足印,與我何干?
穿山窿Take 2
火星衝與火星任務
BioBlitz 生物速查+ iNaturalist
家家有巢可愛的燕
自動氣象站(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AWS)
染井吉野櫻
熒惑守心
航空照片
環保的母乳
植物很好看(二)
霧與霾
自轉
可持續發展的例 — 證饒宗頤文化館
陰香果實漏出的褐色粉末是什麼?
鶇鶇世界
享樂背後
穿山窿
宇宙最強- 水熊蟲
Water Bear (Tardigrades)
雌雄莫辨?
香港食水
荃錦公路
2016香港天象巡禮
單軌列車?
看天邊飄過雲海(一)
植物很好看(一)
明日之後
三角形
河貌
大華麗蜾蠃
鳥有相似
贏在起跑線
城中尋
天文學發現中的吉光片羽——
系外行星二十年
新書推介——《可以居》
拜得神多自有神庇祐——角眼拜佛蟹
秋分・中秋
不用指南針都能辨別方向? (三)
選出系外世界名稱
推不動的電動車
浮潛禮儀知多少?
樹在城巿中
冥王星新視野之旅
香港的殖民地建築(二)
生態蒙太奇
住在火山上的雞
舊概念.新思維
環保城真的環保嗎?
夏季大三角
高雄美濃——外來物種的驚喜
缸內缸外
天氣、氣候
陸地上生存的「魚」
光:豈止於燈
金色圓球
度假天堂與垃圾圍城
「看見」自然美
喜馬拉雅山的高原神鳥
太陽耀斑出沒注意
香港的殖民地建築(一)
奇妙多變的花粉
艷麗之「蛛」
會咬人嗎?
香港後花園—何去何從?
天文·郵票
牛屎的一生
旗開得「勝」
機場區位
冬季星座 – 獵戶座
宇宙之光
紅色氣球
零碳天地
與細菌做朋友(續)
野生鴨子
測量冬至
「騎樓」 建築
在中學用電子顯微鏡教學
似菇不是菇
廢物.垃圾
你隻腳印有幾大?
史上首次彗星軟著陸
- 羅塞塔任務
帶孩子到鄉郊,尋香港自然美
淺談香港資源回收
汲水門
日暈
月食幾時有?
災難和發展
出火
與細菌做朋友
偽裝高手
旋轉星圖
不一樣的「家」
動物園隨想
世界地質公園之旅
– 內蒙古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
草地
望天打卦?
小型射電望遠鏡
(Small Radio Telescope)
螢光石珊瑚
宜蘭觀豚行
工廈・商機
三個北
獅子山上—望夫石
步行過海?
睇波都會中毒?
別殺錯良民
海中的「漂浮者」(二)
突如其來的鹿豹座流星雨?
城市中「活」的文物
真的環保嗎?
在磁緯64度遇上的極光
窗外景色
瑰麗工程﹣船灣淡水湖
火星衝與視直徑
鄉郊秘境
鬼針?黐頭?
稻米·農耕
本初子午線
探索天地其實不難
賞櫻花
新年買「動物」
海中的「漂浮者」(一)
月亮旁邊的亮星
食蟲植物
哪種家居照明設備最環保?
世界文化遺產的魅力
「發展」郊野公園
吃掉熱帶雨林
2014年天象概覽
誰愛大浪灣?
蜂終蝶影
觀塘‧荃灣
賞紅葉
地獄之景
秋高氣爽?
綠色的都是「菜」?
環境教育
非一般的地貌
對規管戶外燈光的建議提出意見
蚜蟲與螞蟻的共生共榮
生命的延續 ﹣ 苧麻珍蝶
極地之光
非洲盾臂龜
天氣與浮潛
流星雨雜談
阿蘇活火山是禍?是福?
珊瑚魚缸的美麗背後
四通八達
不用指南針都能辨別方向? (二)
太陽黑子
城市農場
釣墨魚
還記得去年暑假……
不可吃香蕉的猴子?
坐看雲起時
巨鴨
香港第一隻雌雄嵌體蝴蝶
昆蟲也避債?
揚子鱷
颮線
不一樣的黃昏
香港真正的填海規劃圖
丹頂鶴
樓宇更新
不用指南針都能辨別方向?
立法管制光污染
杜鵑花與氣候轉變
〈遠在天邊 近在眼前〉
海中的熱帶雨林 — 珊瑚礁
彗星C/2011 L4 (PANSTARRS)
「永恆」鑽石與「嬌柔」玫瑰 (二)
蟲癭
當冬天遇上昆蟲時……
蛙蛙魚
浮在雲上看日出
2013年重要天象概覽
新郊野公園是補償而非保育
森林血案?
觀塘商貿區
塑膠分類
地上的彩虹
賞紅葉
火鍋食材
世界最大之花
「永恆」鑽石與「嬌柔」玫瑰 (一)
日食幾時有
爬行動物的腳趾
一個快樂的自然國度﹣不丹
簡單推算地球半徑
可持續發展的新界東北
香港海蝕洞穴
邵逸夫天文學獎2012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第三階段公眾參與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六角.圓
以好奇之名
有花似無花 無花實有花
如何在野外分辨有花植物和無花植物
是貓還是狸
《星夜》裡的星空
假菠蘿
彩虹上的閃電
九星連珠之謎
簡易微距拍攝
野外發現真假「鷹爪」?
彩虹一瞥
金星凌日
營造活門的蜘蛛
笑問歌聲何處來
從521日環食相片說起
蒲台島
填海VS建築廢料
月亮是芝士做成的?
有機耕作 vs 永續農業
秋楓與重陽木
見與不見
地日距離
身邊的寄生蟲
昆蟲世界的空中捕獵者
南十字座
從傷痛看能源
驚蟄測風雨
火星衝與會合周期
真的需要填海嗎?
恆河 - 印度人的水資源
龍城.天際
從地開始
年花
城市中的生態公園
一個關於冬天的星座神話
南蓮園池
造訪香港天文台航空氣象所
冬至
黑臉琵鷺同步普查
港式生態旅遊
荃灣 · 連橋
當銀河變成科幻
光污染與生態
繁星點點
霓虹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稻米的故事
香港生態旅遊守則
天龍座流星雨2011
大象
城市.天際
天文鐘
香港螢火燦爛
通識之我見
罕客到訪
超新星SN2011dh
禁止底拖捕漁之後.......
化石森林
城鄉 · 見趣
最後任務
香港的特有螢火蟲新種 ── 米埔屈翅螢
新生命的誕生
夏至
「藍月亮」
港珠澳大橋環評報告
國民教育
西貢墟
香港街道拾趣-天文篇
吸血蠓
餘甘子(油甘子)
異常的春天天氣
土星季節
香港動植物公園
可觀的不速之客
磁北、正北
⎡超級月球⎦
木麻黃
花展2011
香港鄉郊基金成立
杞國無事憂天傾?
市區公園(上)
食肉性植物 - 錦地羅
年宵攤位
家中尋找外星人?
角翅弄蝶與布渣葉
美食背後
全球城市化威脅生態平衡
在東北看到「太陽狗」
我愛南生圍
哈利波特不敗之謎
大帽草坡灑白霜  飛瀑岩緣垂冰掛
荃灣可觀.荃灣城門谷
優美的定時連續(Time-lapse)天文攝影
楓香與楓樹
香港四大毒草之一 — 羊角拗
小班教學
拍攝你的天文風景照
2010年施政報告中的自然保育部份
建築材料與生態
追逐風名
中國的航天機構
大帽山大蕉
不一樣的世界
歐遊後感
太空城市,未來生活更美好?
大浪西灣事件看政府保育政策
8.23
降雨、降溫
天球是什麼?
水文圈 之 湖泊
香港野外發現「人參」 ?
真假蘋婆
八月的四星匯聚
快速消失的農地生態
學校的特別訪客
時區雜談
月食與盈虧
吃竹的昆蟲
可持續發展都市設計專題研習比賽2010
六四 · 座下· 悼念
5月16日的「月掩金星」你有沒有看到呢?
2010生物多樣性年
優雅的草蛉蛋蛋
板塊構造學說
太空天氣與太陽
樟天蠶蛾
可觀冒汗?
再探荔枝窩
香港天文儀器覽勝 - 水平式日晷
邊境禁區開放不開放?
地震天威
杜鵑冠網蝽
單車 II
全港首個天文公園
高鐵代表可持續發展?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高鐵
2010-01-15日偏食預報
三種相思
雙子座流星雨預報
哥本哈根氣候峰會與減排方案
國際天文世紀 International Century of Astronomy
放生變放死
麗紋石龍子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
為什麼要推廣天文?
洋紫荊與羊蹄甲
裳鳯蝶與我
厄爾尼諾與颱風
我們的孩子缺少了甚麼?
無障礙的眼界
地理科校本評核(SBA)
胡蜂 與 馬蜂
新學年 ﹣新挑戰
馬屎洲 ﹣最佳地質教學之地
七夕
秋意
日食
馬灣 - 被人忽略的天然岩岸
果洲群島六角柱狀岩石
西貢換新裝,是美?是醜?
今夜星光夠照
大水蟻
忘不了
可持續發展都市設計專題研習比賽
人類豬型流感
單車
東平洲
香港瘰螈和香港湍蛙
地球一小時
100小時天文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