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香港煲呔與袋巾之戰經已完滿結束,煲呔在理所當然之大比數下當選。
袋巾的出戰為大家增加了不少茶餘飯後的話題,亦為這次選戰加添了不少競爭性。其間有不少香港市民支持袋巾出戰,是希望這可令煲呔清楚告訴我們他的政綱,特別是雙普選的路線圖與時間表,以及長遠改善教育問題的政策,從而為香港的長治久安作出規劃。
大家也知,煲呔在當選前的承諾都只是:「會在任內切底解決普選問題,不是過度方案、中期方案、而是終極方案,不會留到下一任特首;而教育則會推行少班教學。」
可是,煲呔的承諾是完全沒有保障,沒有約束力的,單只靠他的個人操守而已。眾所周知,下一屆的特首一定不會再是煲呔,他亦不需要為一下屆特首選舉履行什麼承諾,這五年任期過後,他大可回家與錦鯉為伴,從此不問世事。
故此,政黨政治將會是香港選舉制度的一個重要元素。試想,一個人最多只可以當兩屆特首,當了過後,他也要過去。但一個政黨卻相反,她是希望千秋萬世的,特首一定會被他所屬的政黨約束下履行當選前的承諾。而且政黨可以集合社會上的資源去為政策作深入的研究。由此看來,政黨是有生命的,是必須持續地維持其生命的。
「在任內切底解決普選問題」, 究竟有什麼實際的方案?仍有待煲呔的政府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通識科著重批判性思考,盼望我們也能多加思考。
真理是會越辯越明的,終極方案仍須社會各屆提出討論。
通識科老師
林貝儀
|